一、学校基本概况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原长沙市工商职业中专学校,2010年改现名。1983年由普通高中改办职业教育,是一所由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办、长沙市教育局主管的全日制公办学校。
学校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长沙市首批示范性职业学校,正在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学校是长沙高新区与长沙市就业与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中联重科员工培训中心共建基地,威胜集团共创学校。
学校占地面积230.6亩,现有麓谷与威胜两个校区,麓谷校区位于长沙高新区麓谷科技新城,占地面积118.6亩,学校建筑面积57000平方米,拥有设计最新颖的教学大楼、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与中央投资建设项目实训大楼,400米的环型跑道、排球场、第二实训楼正在建设中;威胜校区拥有标准的田径场与足球场,教学与专业实训设施齐全。
学校现有在校学生2930人,长沙学院(原长沙大学)与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在我校设立函授站,其中中专与成人大专连读600余人。学校根据市场特别是高新区企业用人需求,开设了数控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电器运行与控制、电子与信息技术、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工程造价、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会计、音乐等11个专业,其中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是湖南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机械加工技术是湖南省特色专业建设项目。
学校教学严谨,管理严格,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职员工174名,其中专任教师146人,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18人,省级 “专业带头人” 8人,省优秀“双师型”教师1人(全省仅20名),全国职业院校首届教学名师2人(全国仅315名)。一大批优秀学生脱颖而出,其中2011年4月原2008届建筑工程专业毕业生刘洋同学入选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二、特色专业与重点专业介绍
(一)、特色专业——电子专业
我校于1997年开办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中间未曾间断,至今已有15年历史,2008年入围湖南省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该专业现有在校教学班级共10个,学生450人,专业专职教师 12人、外聘教师5人,其中全国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3人,4人为市优秀双师型教师,9人为国家职业鉴定技能考评员;拥有相关项目实验实训窒6间,设备价值115万元,该专业已成为我校重点发展的拳头专业。
电子专业师生近几年竞赛成绩突出,参加长沙市职业学校专业教师技能竞赛,连续两年荣获电子组团体一等奖;2007年湖南省中职院校电子信息类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夺得3个第一名。学生参加长沙市中职学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连续五年夺得团体总分第一; 2007—2008年,学生张定国参加湖南省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竞赛,连续两年夺得“电子产品装配与调试”项目湖南赛区第一名,参加全国中职学生技能大赛,分别获得铜奖与银奖;2009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春季技能竞赛,获得2个项目的二等奖,1个项目的三等奖,2010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春季技能竞赛,获单项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一个;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在长沙市第27-28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均获发明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一项;2009-2010-2011长沙市第四-五-六届青少年“奇思妙想闯七关” 大赛中,均获长沙市职业院校唯一的一等奖,2011年参加全省春季技能大赛张建喜、彭日、陈文聪3人获全省机电一体化与单片机编程一等奖并代表全省参加在天津举行全国比赛。
2005年归属长沙高新区管理以来,学校依托区内企业,广开就业门路,真正体现了就业区位优势,该专业毕业生近90%以上安置在园区内企业,且专业对口,技术含量高。通过校企对接、订单培养,学校已成为高新区企业用工与人才培养重要基地。目前,该专业已与包括威胜电子、中联重科、科瑞特、日立电器、华能自控、中电四十八所、拓维信息等在内的园内知名企业实现了校企对接,合作办学,实施订单培养、对口就业。尤其是和威胜电子集团联合办学,共同开办威胜学院,威胜集团免费提供设施、场地,并为电子专业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场地,同时派驻技术骨干进行实习指导和开办专题讲座。学校培养的电子专业学生定向输送给威胜集团,同时为企业免费进行员工技能培训。2011年4月双方签订生产工序外包协议,为电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提供勤工俭学与专业实践,并与员工同工同酬。这种校企对接的办学模式,已被长沙市教育局确认为“厂教结合的高新工程模式”在全市推广。
2005年经高新区相关部门批准,学校成为高新区劳动力转移与技术培训基地。每年为高新区园内企业—湖南威胜电子集团公司、长沙南车电气自动化公司、长沙科瑞特电子有限公司等培训维修技术人员达3000人。近五年共为长沙高新区被征地农民再就业培训技能实用人员达6000余人次,绝大部分人员被高新区内企业安置了工作,且工资月薪都在1500元以上,最高者达5000元/月。
(二)、重点专业——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学校2001年开办机械加工专业,2009年入围市级精品专业建设项目。十年来,通过走引进、培养、进修、参加企业生产实践锻炼和以老带新的人才建设路线,构建了一支知识结构、梯度合理,学历层次较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专业师资队伍。共有专业教师18人,其中硕士学历2人、本科学历11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有6人,中级职称6人,并都持有劳动部门颁发的相关工种的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现已有9人具备“双师型”教师资格,形成了一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